8月25日下午,yl6809永利邀请艺术家郭新平、邢波来吉林交流。东北电力大学书画艺术研究所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。座谈会由yl6809永利院长陶瑞峰教授主持。
郭新平在座谈会中讲到“经历就是文化,经历也是一种财富,我经历的越多,就越想画画,艺术最大的魅力是充满神秘的召唤,使我忘却现实的苦难”。
“艺术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,相信你自己的直觉,做你自己想做的事,因为你是世上最善良的人,最善良的人是最好的艺术家。大自然会告诉你艺术的真谛,即使生活本身是混乱的、分裂的、刺耳的、凶猛的、扭曲的、复杂的、丑恶的、痛苦的,你也要用艺术的形式将其转化为秩序的、统一的、优美的、和谐的、简单的、快乐的。归根结底,艺术生活是使人们苦闷压抑的精神得到支撑的依托,并且获得平静的力量。未来是儿童的,死亡是自然的,活着是需要艺术的,艺术是不朽的生活”。
邢波谈到“当今,现实社会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化,同时也带来物种的异化和人内心的异己化。艺术家应以不同的心境、不同艺术形式来表现对这种魔幻现实的看法和态度,所创作品无论是城市、人、物之间,心、身之间,永远充满着一种诡异,难以参透禅机,无论是荒诞与严肃、崇高与卑鄙、嬉戏与深刻、真实与虚拟、梦想与现实都纠缠在一起”。“在作品中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,是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,是艺术家所想象的境域,在那里,一切都是虚幻、神秘、诡异的景致,一切都是怪异、荒诞、匪夷所思的物质”。
书画艺术研究所所长蔡华立教授谈到“艺术体验这种特殊的创作心理活动,即是艺术家才能的表现,又是艺术魅力得以产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,更是艺术的一个突出的本质特征”。
此次学术交流更大程度地提高和拓展参会人员的艺术知识面,通过郭新平先生与邢波先生的交流使研究所的每位老师很受启发。
(撰稿人 陶瑞峰)

书画艺术研究所与艺术家郭新平、邢波进行交流

书画艺术研究所与艺术家郭新平、邢波进行交流

所长蔡华立教授发言

与郭新平、邢波进行交流

与书画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交谈

与艺术家郭新平、邢波合影留念
画家介绍:
郭新平 艺名伊灵
1961年9月7日生于上海;
1983-1987年离职自费骑车环国旅行考查民间美术;
1990--1995于年圆明园画家村工作生活;
1994年应邀赴欧洲,在荷兰、法国、比利时、德国、捷克举办个展,并在荷兰的Maastricht国际机场创作巨幅壁画,时任荷兰大使吴建民先生为此出席剪彩仪式。
2004年应邀赴法国里尔参加“中法文化交流年”活动。
2012年8月31日,“中国现代油画展”,日本山口市紅房子美术馆。
1996年至今居住于北京宋庄。
郭新平的绘画是一个互文的世界,他的作品语言形式鲜明,一看就是他独有的图像与图符,其作品是由“纹码”、“纹样”与“纹迹”等等编制而成的杂文式的文本世界。这个互文的世界,复活了中国文化特有的“事物”、“图像”、“文字”三者的直觉共感,聚集了不同的书写手法。其作品采用古老的篆书,孩童的涂鸦,笔记的速写,抽象的线条,空间的拓扑,色彩的天真,可以自由地穿越古今与中西,体现的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图文世界。
著名的艺术评论家栗宪庭先生这样评价他的作品“伊灵的艺术不仅仅是对西方抽象艺术的模仿,而是具有民族的、个人化风格的”。策划人、学者、作家郭宇宽说道“伊灵的可贵之处,是他这几十年来没有迎合那些成熟的潮流和理论体系,坚持从自身的心性出发定义自己的艺术”。艺术家林春岩谈到“伊灵的作品是独特风格及文字语言、符号语言和绘画语言的完美结合”。

艺术家郭新平【伊灵】

当代艺术200x280cm油画(2008)

孔夫子 丙烯 直径100cm 2012

神山60cmX130cm 2014

油画 利群(160x200) 2009

油画 我是一个多情的人 200cmX300cm 2009

圆明园画家村 100x120cm 丙烯 2016

中法新闻60cmX130cm 2014
画家介绍 邢波
画家介绍:
邢波
1969年出生于吉林省前郭生人;
1987年就读于吉林yl6809永利;
2000年入住北京宋庄。
2006年参加荷兰西蒙油画展;
2007年娑罗油画邀请展、北京草场地娑罗画廊《欲象》主题展,北京宋庄美术馆,宋庄巡回展,北京,上海,山东,武汉,沈阳,中国宋庄艺术节邀请展,北京原创艺术博展中心;
2008年 《物波+邢波》个人作品展,北京798物波空间,《走进纽约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邀请展》,美国纽约曼哈顿亚洲文化交流中心,《宋庄一代第二回艺术联展》,北京798灿艺术中心,《中国当代艺术家联展》,德国柏林,《自然代言人》,北京宋庄原创艺术博展中心;
2009年 参加宋庄艺术节,苏州《欲象》主题展;
2013年 《画家与狗》主题展,北京宋庄小堡驿站,参与并支持《生长纪》,《线性》艺术展,北京宋庄斗角美术馆;
2014年 参加《散乱》艺术展;
2016年《异境》艺术展上海,爱沙尼亚国家艺术节。
邢波作品多采取平涂后局部层层叠加的形式来表达,这种糜烂的城市感觉,两种形式的冲突是画面视觉有很强的刺激性,画面堆积似垃圾,灿烂而奇目,星星点点的光芒,繁华而糜烂,加上用紫色和蓝黑的色调,给人一种美丽而哀伤的感觉。将绘画还原成绘画,他的作品不强调作为艺术家身份的社会责任,而这种过程和行动恰恰能实现艺术的真正使命,更接近初衷。
邢波把灯红酒绿的城市景观,画的辉煌而浮华,并把这些城市景观装在针管里面,把“浮华盛世”比作一剂“兴奋剂”或其他药物,也是比喻方式。

红色球体 120X140CM 布面油画 2015

空城 80X120CM 布面油画 2012

炫城(参展作品) 100X170CM 布面油画 2014